2025-01-30 14:01:09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詭異中藥方子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詭異中藥方子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提問者"懷疑探索者",你提這樣的問題明顯是在挑中醫的尷尬之處,是在故意展示中醫落后的地方,引起更多的人來反對侮辱中醫是吧?你是中國人嗎?這么侮辱自己以前成百上千年都靠中醫藥治病的祖先??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我看出來了,你雖然是科學達人,現代科學的問題解答得很好。但你對中華五千年歷史,幾千年文明傳下來的文化,文明,技術等等成果很不了解,完全以西方,現代的標準去對待我們的傳統文化,技術,是大錯特錯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隔行如隔山",對于自己沒有深入了解的行業,不要妄下結論,更不能肆意踐踏羞辱。人應該有自知之明!!
悟空這么淘氣,第一個邀請我的問題,是這個帶著幾分惡意的問答。
1、建議題主看一看馬未都介紹豬零治療頭瘡,豬零就是豬糞。如果你頭有惡瘡治不好,豬糞焙干了糊你腦袋上能治好,你會很感激豬糞和本草綱目,不覺得搞笑了。
2、一種病有多種治療方法。比如頭瘡,可以涂西藥藥膏,可以喝中藥,可以艾灸,可以導引拍打,可以糊豬零……方法有的簡便,有的麻煩,人們自然選擇簡單的,很多方法慢慢就失傳了。你要感謝李時珍記錄下來這么多種多樣的治療方法。
中醫就是一種對某些巧合的記載而已。比如蝙蝠屎治夜盲癥,豬糞治療頭瘡啥的。當時人不知道那些是巧合也就罷了,現在中醫還拿著這些東西騙人就不好了。好歹你要證明那些東西在雙盲測試中有效是吧
有關李時珍和《本草綱目》,我曾專門寫過幾篇文章,涉及過書中的一些奇葩藥方。
李時珍劃分的16“部”藥物中,包括“水部”“火部”“土部”“石部”等。在“水部”之中,雨水、露水、冬霜、臘雪、屋漏水、井泉水、山巖泉水、地漿、磨刀水等各有藥效,比如磨刀水主治“利小便,消熱腫”,若“肛門腫痛,欲作痔瘡”,即可“急取屠刀磨水服,甚效”。
最讓人驚訝的是“人部”。但凡來自身體的亂發、頭垢、耳屎、指甲、牙齒、人屎、月經血、人尿、人血、精液、唾沫、牙垢、人汗、眼淚、胡須等,無不可入藥。如頭上“亂發”,《本草綱目》說其氣味“苦,微溫,無毒”,主治“咳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兒驚癇,止血”等。后面還附有相關藥方40個,如治肺疽吐血:
“發灰一錢,米醋二合,白湯一盞,調服。”
治肌膚出血:
“胎發燒灰,傅之即止。或吹入鼻中。”
還有更狠的:
“產后陰脫∶人屎炒赤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鼻血不止∶人屎尖燒灰,水服一二錢,并吹鼻中。 噎食不下∶人屎入蘿卜內,火煉三炷香,取研。每服三分,黃酒下,三服效。心腹急痛欲死∶用人屎同蜜擂勻,新汲水化下。”
在《本草綱目》中,近乎巫術的治療方法也很多。在“服器部”中,即有“用魚笱 (一種竹制魚具)魚網燒灰或煎湯可治魚骨鯁喉、用捆豬索或絆牛索燒灰治小兒驚啼、用貓或貍毛燒灰治鼠瘺(鼠瘺即疔瘡,舊以為乃因老鼠舔過所致,而貓能克鼠)”(程雅群《李時珍<本草綱目>與道教神仙方術》,《宗教學研究》2015年第4期)等詭異藥方。
心痛是常見的毛病。李時珍作為御醫,開的藥方也讓不要不要的。他讓人找破舊的毛筆頭三個,燒成灰了混水喝。這效果如何暫且不說,但下面這個有點強人所難。咽喉腫痛,老人家說喝童尿三遍,效果不錯。哈哈哈哈,下面這個原諒我不懷好意的笑了。長癬長斑,也困擾了愛美的古人。李時珍在書上寫道,某某與鷹屎混合而抹之,立愈。
醫學界的疑難雜癥,相信沒人能正確回答有那些?說是醫學進步了?癌癥判為不治之癥,而常見的慢性病也有人說:沒法治!更有人說:中醫100%治不好病?說得好!自從李時珍開創中藥以來,幾千年里剛剛100個病治不好!很尊重你對祖國醫學的肯定與夸獎!不過夸獎大了些!房顫用中藥効果也極佳,知道嗎?也相信有人對醫學有一定造旨。而《醫》,為什么叫作醫學呢?有人懂嗎?在醫學的知識海洋里,水有多深?知多少?識多少?為病人減輕多少痛苦?固步自封天下只有我高明,而實際呢?比祖先醫學水還差一大截!
【2017-11-28 中華醫學科普回答】如題,案例中的情況并不是疑難雜癥而是多種基礎疾病。對于“疑難雜癥”,尚難做出嚴格的定義。從字義理解:不明為“疑”;不易為“難”;繁亂為“雜”。一般意義上是指難以明確診斷、治療效果不佳、病程較長的癥狀或疾病。筆者認為,“疑難雜癥”可以分為三種:其一,看似普通的癥狀,卻診斷不明,久治不效。如咳嗽日久,或發熱經年,然歷訪名院、名醫,卻診斷紛紜,療效不彰;其二、癥情怪異的病癥。如有患者足底發熱便頭痛;有患者胃脘不適即耳聾等。其三、當前醫學界公認的難以治愈或根治的疾病。如腫瘤、紅斑狼瘡等等。有時候,上述三種情況可能相互兼有。如一些癥情,不論是普通的或者是怪異的,也可能掩蓋著某個醫學界公認的難題。
疾病的性質和醫生的水平是“疑難雜癥”的診治的決定性因素。而后者更為重要。因為從疾病的性質看,“不治之癥”總是少數,疑難與否,往往決定于醫生的水平,有的病癥,對一個醫生“疑難”,而對另一醫生卻不難。因此認為,“疑難雜癥”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對于中醫師,以下三個方面,則是基本功底:
一是厚實的理論基礎,飽覽群書,熟悉經典。中醫醫籍汗牛充棟,對于啟發醫家的思維十分重要。如對于看似尋常卻久治不愈的痤瘡,若細揣《素問》“郁乃痤”,必大有啟發;缺血性股骨頭壞死,深悟“治痿獨取陽明”,定得其要旨;鼻部諸病,每從肺、脾、腎三臟入手,但按經絡循行線路,從肝論治,或可另辟奚徑;《神農本草經》云:女萎(玉竹)“久服去面黑皯,好顏色,潤澤”可用于治斑。
二是豐富的臨床感悟,即對醫療實踐的認識與思考。“疑難雜癥”患者重復出現的機會較少,一病一癥難以積成經驗。而從長期實踐的過程中、成功與失敗的體驗中去感悟自然、人體、疾病的本質與關系,抽象為哲理更為重要。如已故中醫皮科專家趙炳南先生運用“取類比象”思維在治療皮膚頑癥中屢收良效。這樣的感悟非長年不能累積,非聰慧不能敏見。
三是全面了解病史,充分尊重與思考診療過程中每一個醫生意圖。此類患者往往多方求診,甚至病案盈尺,醫生要充分耐心,悉聽細讀,而不“文人相輕”。因其凝結著專家、高手的摸索,得之可多長醫術,少走彎路。曾遇一例“扁平苔癬”,見病歷中一方甚妙卻療效不彰,筆者依經絡循行,加了一味引經藥居然收到意外的效果。任何良醫,失敗都在所難免,但甘心為后來者鋪路、墊腳,也是對患者的負責。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中華醫學科普平臺”頭條號,獲取更多專業原創醫學科普知識,本條為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說到牛癟湯,牛癟湯中的“牛癟”究竟是什么呢?其實就是牛腸牛胃里的食物!說白了就是宰完牛后取出牛胃和牛小腸里半消化的新鮮食物,將其中的汁水擠出來,這些就是牛癟湯了。
得到的牛癟湯都是渾濁的濃綠色液體,而且有濃濃的草味和一股牛糞的臭味。記得我看過一個美食博主吃過牛癟湯,確實一般人的話比較難以接受這種味道,在常人眼里算是一道黑暗料理。不過在當地人的眼中,這是一道美味佳肴,可能是各地的飲食習慣不一樣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雖然是道網紅菜,但大多數人還是接受不了的
牛癟湯,黔東南最大的侗族村寨名吃,給我印象深刻的地方,除了那最為著名的鼓樓群(寨中分為五團仁義禮智信,建有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臺五座。五座鼓樓的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蔚為大觀),便是終于嘗到了有名的牛癟湯。
中文名
牛癟湯
主要食材
牛癟,牛肉,菜籽油
口味
咸鮮,微苦
源產地
黔東南地區
自從來到黔東南,街邊的小店招牌上屢見“牛癟湯”三字,問司機同志什么是“牛癟”?語焉莫詳,十分神秘。越如此,越勾起我們的興趣,好,今天中午就吃牛癟湯。
不一會兒,上來一鍋不辨顏色的濃湯,加熱后出現綠色的泡泡。叫老板娘:這是牛癟湯嗎?為啥里面什么也沒有啊?哦,牛癟湯只是湯啊,要另外加菜或者牛肉?好,來兩斤牛肉放進去,再放點青菜,顏色才好看嘛。
迫不及待,五朵花一人盛一碗,一氣喝光。咦,味道怪怪的,怎么有股泥土和青草的腥氣?又問旁邊看我們笑的司機同志:這牛癟到底是什么呀?司機同志有點說不出口:其實,嗯,就是,那個,是牛的——
哇,原來是這樣!!!梅花,名花,黃花,萍花,綠花都做嘔吐狀,平日里飯量驚人的眾女人們開始謙讓起來,筷子轉向其他菜肴,都故作不見還有半鍋牛肉。
我嘆息,將牛肉撈出來,滿滿一大碗啊,只好我一人吃了。一邊吃一邊埋怨:多浪費呀,多好的牛肉呀,湯里不就有牛癟么?牛癟不就是牛反芻出來的草么?
牛鱉的制作:
主料:牛肉1.5千克
配料:牛癟50克,牛內臟(肝、心、肚等)500克,熟菜籽油200克
調料:食鹽10克,辣椒面30克,棰油籽15克,姜片10克,蔥段5克,芫荽5克,山奈10克,味精3克,花椒粉2克,米酒15克
制作過程:
將牛肉、牛內臟洗凈切片用棰油籽10克、山萘、花椒粉、米酒5克腌漬待用,牛癟加水煮沸后加棰油籽5克拌勻成癟湯;凈鍋上火放油,燒至油溫五成,放牛肉、牛內臟同炒,炒干水分后,下米酒10克、辣椒面炒勻,放入癟湯,加鹽、味精、姜片、蔥段、芫荽等調味出鍋即成。
味型:咸鮮、微苦
特點:風味獨特
牛癟,又叫百草湯。歷史非常悠久了。宋朝有個叫朱鋪的,寫過一本叫《溪蠻叢笑》的書里就記載過:“牛羊腸臟,略洗擺羹,以饗食客,臭不可近,食之則大喜。”
牛吃草,過去散養的牛能吃到許多是草藥,牛膽又有消炎的功效,像牛黃就是膽囊里的結石,入藥清火瀉熱。所以牛癟也具有消炎解表、治療炎癥和感冒等功用。
牛癟在貴州的從江 黎平 榕江 與廣西三江侗族與苗族一代最流行。現在的牛很少放養,所以在殺牛前,會給牛喂些牛愛吃的各種中草藥和一些新鮮的鮮草,喂半小時左右把牛殺了。然后將牛剛吃進到胃還沒有消化的中草藥取出放入高溫鍋,高溫沸煎半小時。用絲瓜咯多次去渣,去渣干凈后存放在一邊備用。然后將新鮮的牛肉切絲,放入鍋中拌生姜片爆炒二十分鐘,炒熟后可以將牛癟倒入牛肉中,同時加鹽味精等配料。網上也能買到牛癟配料,可以涮火鍋,很多網紅也有拍視頻。
“牛癟”吃起來味道還是挺特殊的,有點苦,有吃苦瓜的感受,比較清涼爽口,不過可能因為吃不慣,我是感覺不出網上說的那種味道鮮美。這個菜最重要的是藥膳作用吧,可以健胃消食。不過我是真的吃不慣。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詭異中藥方子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詭異中藥方子圖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Copyright © 2005-2025 中草藥資訊網 www.idanceteam.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內容系互聯網收集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4、本站如遇以版權惡意詐騙,我們必奉陪到底,抵制惡意行為。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郵箱:478923*qq.com(*換成@)
滬ICP備2024051031號-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