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7 07:02:57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日本治好瘟疫的中藥方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日本治好瘟疫的中藥方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2020年,這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消除貧困關鍵的一年,誰知新年伊始竟然爆發了一場新型瘟疫。在這場瘟疫中,有人飽受疾病的折磨,有人被隔離終日惶惶,前段時間甚至有個日本官員因為與新型冠狀病毒有關的事自殺了,但我認為在這場浩劫中要犧牲最多的還要數你們,給患者帶去生的希望的人。
其在日本七百余年的封建統治中,天皇不過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每個人首先最應該效忠的就是他的封建領主,即“大名”,以及軍事大元帥--將軍。對天皇的效忠似乎可有可無。天皇深居在與世隔絕的宮廷之中,他的個人活動和各種儀式也都要受到各種規章制度的嚴格限制,而通常由將軍制定這些規章制度。如果一個等級很高的封建領主對天皇表示敬意,那么這將會被視為背叛行為。
日本軍隊士兵寧死不投降、不受俘的思想和日本人從小受到的“武士道”精神教育有關,他們推崇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為了祖國犧牲是光榮而偉大的,他們希望自己能像櫻花般燦爛地死去,誓死效忠天皇,他們仿佛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而是為了效忠的天皇而活。 不崇尚所謂的“好死不如賴活著”。對日本人而言,投降成為戰俘可謂奇恥大辱。所以他們對敵軍的戰俘也不太友好,甚至可以說慘無人道。
日本軍隊虐待戰俘是眾所周知的,他們在二戰期間對美國女兵戰俘進行的一系列慘無人道的虐待令人發指。將燒得滾燙的鐵棍在女兵身上滾來滾去,將女兵鎖在鐵籠里只漏出個頭,然后用鐵棍活生生把她們的頭打下來,最后再讓軍犬分食之,等等暴行令人觸目驚心。
在日軍的戰俘營里,紀律是相當嚴格的。戰俘營里不準將外邊食物帶進來,不準大笑,不準“頂嘴”、不準違抗命令,否則則視為對日本哨兵權威的侵犯,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他們認為,成為戰俘已經是件很可恥的事情了,怎么可能還笑得出來?
西方人認為,當傷亡人數達到全軍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時,就必須停止作戰。而日軍卻不是如此,在著名的北緬會戰中,日軍投降者和戰死者比例達1:120,這場戰爭僅有142名士兵投降,而這其中有很多是因為負傷昏迷而被俘。
在霍蘭迪亞戰役中,這個比例僅有1:5,出現如此大規模的投降是為什么呢?
導致日軍戰敗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后勤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據當時美軍對日軍的評價:他們好像只要有空氣、水和樹葉就能打仗似的。可見日本人的民族精神是多么根深蒂固。
一直以來,日本人都崇尚武士道精神,推崇《戰陣訓》,覺得做俘虜是奇恥大辱,寧死不做俘虜,直到日軍偷襲珍珠港時,其中有一個乘坐潛水艇參加珍珠港偷襲被俘虜的士兵,被稱為“日本第一戰俘”,回到日本境遇尷尬,他們以前流傳著一個傳說,就是美軍會把戰俘集中到一起用坦克碾壓成肉醬,他們覺得敵人不會優待他們,所以他們對戰俘極其殘忍,并沒有遵守國際公約。那為何在霍蘭迪亞戰役中大規模投降呢?
第一,精神壓力大。
戰爭中有很多國家的軍人嚇得成了精神病,據統計,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死亡人數,比日軍在二戰中總死亡人數的一半還多,天天見自己的戰友以各種方式悲慘的死去,還有很多半死不活的,受了傷無法得到很好的治療,在這種高強度的精神壓力之下,就算有人對天皇至死效忠,一旦有一個人有恐懼感,它就會像瘟疫一樣,散播開來。
第二,沒有良好的醫療保障,互相殘殺。
日本部隊里,起碼在太平洋戰場,沒有很好的醫療系統,士兵受傷很少能有醫生照顧,多是派一個完全沒有醫療知識的下士或者中士士兵來照顧傷員,在野戰醫院或者后方醫院,并沒有在能力范圍內更好的安排醫療條件照顧傷兵,甚至會在撤退時怕麻煩,直接把傷員干掉,或者讓他們自殺,并不是所有人會相信效忠天皇是無上榮耀的那一套。
洗腦這東西也是有實效性的,戰爭已經打了很多年,原本定的三個月滅亡zg沒有實現,又加入了太平洋戰場,時間越拖越長,勝利遙遙無期,大東亞共榮圈遲遲不能實現。
原本在日本侵華全盛時代都不能實現的事情,在太平洋戰場上虛耗的日漸衰弱的國力,更加不可能在如此龐大的戰場上取得先機,更誆論是取得勝利,所以等待沒有期限,擺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一條路,投降去敵人那里獲得更好的醫療或者待遇,要么悲慘的活著等待被同胞拋棄,甚至殺死,而自己還覺得這種事情很光榮,所以在精神折磨和肉體傷痛的雙重打擊下,選擇了投降。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和陸軍航空兵、海軍和海軍航空兵(沒有獨立的空軍,空軍依附與陸軍和海軍身上),由于受武士道精神的灌輸,都非常死心塌地愚忠天皇,其軍隊的戰斗力也非常強悍,戰場上被俘的人員極少,一般都會負隅頑抗,死戰到底,甚至會選擇自殺。
1944年3月末至4月初,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第5艦隊的航母編隊,襲擊并攻占了帛琉群島和雅浦島等地后,就駛往太平洋西南部,去支援時任四星上將麥克阿瑟所指揮的美澳聯軍對新幾內亞島北部諸地采取的進攻行動,也即霍蘭迪亞戰役。
麥克阿瑟將軍,對霍蘭迪亞可謂志在必得,他認為一旦攻克霍蘭迪亞,就將進一步破壞日本在太平洋上建立的島鏈防御體系,能為盟軍的西進提供更好的據點。
老謀深算的麥克阿瑟,命令海軍航空兵持續對馬丹、威瓦克、賽多爾等地進行空中打擊;同時命令巴比將軍率領一支由東部、中部和西部登陸突擊大隊的登陸編隊,在第5艦隊的8艘護航航空母艦的掩護向西挺近,營造出美澳聯軍要在威瓦克東部海岸登陸的假象。
駐防新幾內亞島的日本陸軍第18軍則作出判斷,美澳聯軍進攻霍蘭迪亞可能性極小,將在威瓦克以東地區登陸,并作了抗登陸作戰的準備。
1944年4月21日,美國陸軍第41師的一個步兵團,在霍蘭迪亞東南120余英里的艾塔佩登陸,日軍在艾塔佩擔任防御的海岸兵力只有兩個步兵中隊300余人,進行了微弱的抵抗,無力阻擋潮水般上岸的美軍,不得不退入山林進行阻擊,以遲滯美軍的行動。
同時美軍第24師從德巴布雷向東南挺進,對圣塔尼湖地區的日本守軍實施夾擊,這兩個師于4月26日對駐守的日軍一個旅團1.1萬人形成了包圍,并攻占了日軍設在圣塔尼湖附近的兩個機場。
隨著戰役的展開,美軍工兵鞏固了島上的野戰機場,登島的兩個步兵師則全力封鎖威瓦克至霍蘭迪亞的瀕海公路,以阻止新幾內亞島東部日本陸軍第18軍主力前來增援。
日軍以舟艇載運部分步兵和炮兵,從海上繞過美海軍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封鎖,但從海上偷渡的企圖在美海軍艦艇的嚴密防御下亦告失敗。
美國海軍航空兵的戰斗機,也被大量部署到位,粉碎了日本海軍航空兵對霍蘭迪亞的空中增援,喪失航空兵掩護的日本守軍,絕難擋住美軍機械化部隊平推作業。
此外,聞訊前來增援的日本陸軍野戰師團,也被美國海軍阻擋在海上,在美軍成功抵御了東部日軍增援部隊的多次進攻后,日軍被迫放棄了繼續增援霍蘭迪亞的軍事部署。
此時,霍蘭迪亞的日本守軍陷入了沒有空中掩護,沒有援軍非常困難的處境,在彈盡糧絕的背景下,守軍喪失了自殺式的“板載”沖鋒,斷斷續續地不停地有零零散散的日軍,選擇向上岸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投降。
霍蘭迪亞戰役結束,經過嚴格的清點,駐軍1.1萬人中,總共有1000余人,成了美軍的俘虜,相當于一個成建制的日軍野戰步兵大隊的兵力。
在日美太平洋戰爭中,也是很罕見的現象,一般守島的日軍,在戰到精疲力盡,糧彈全無時,沒有援軍時,不是選擇自殺式的“板載”沖鋒,就是選擇切腹自殺,也不愿成為美軍的戰俘。
霍蘭迪亞戰役,日軍投降有1000余人,原因是駐地的作戰物資,包括食物供給都成了問題,戰前精銳的野戰師團被抽調走了,只留下約一個旅團的兵力,讓駐守的官兵認識到自身成了軍部的棄子,影響到了為天皇死戰到底的意志。
進入叢林的日本守軍,缺藥缺糧缺彈藥,許多士兵都餓得頭昏眼花,天氣的炎熱,蚊叮蟲咬,時不時的暴雨來襲,讓日軍官兵苦不堪言。
戰時處境的艱難,會逐漸消磨日軍士兵的作戰意志,精神就逐漸處于崩潰狀態,在取勝無望的前提下,只要有一個人選擇走出叢林,選擇向美軍投降,就會影響一大片人,從數個人的行為,演繹成一個分隊、一個小隊、一個中隊等成建制地向美軍投降。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日本治好瘟疫的中藥方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日本治好瘟疫的中藥方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Copyright © 2005-2025 中草藥資訊網 www.idanceteam.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內容系互聯網收集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4、本站如遇以版權惡意詐騙,我們必奉陪到底,抵制惡意行為。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郵箱:478923*qq.com(*換成@)
滬ICP備2024051031號-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