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30 14:01:04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降氣生氣的中藥方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降氣生氣的中藥方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降氣的字義:降~是跟“升”相對,如組詞:降低、下降、升降、降落的意思。
氣~是指生氣、氣體、空氣、氣流的意思。
2、降氣的意思:降氣~是指降落氣球要注意把握氣體的排放,防止發生意外,就是“降氣”的意思。
3、綜上所述,就是“降氣”的意思。
元氣是先天之精所化生,發源于腎,借助三焦之道通達全身,以推動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
宗氣是由肺吸入的清氣與脾胃運化來的水谷之氣結合而成,聚集于胸中,其功能主要是推動肺的呼吸和心血的運行。
營氣與衛氣皆由水谷之氣化生,但營氣運行于脈中,內注五臟六腑,外營四肢。
衛氣運行于脈外,其主要功能是保衛體表,抗御外邪入侵。五臟之氣,也就是五臟功能的具體體現。
氣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氣的根本在腎,來源于肺、脾,升發疏泄于肝,帥血貫脈而周行于心。氣具有推動、溫煦、防御、固攝和氣化的作用。人體的生長發育,各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血的運行,津液的輸布,都要靠氣的激發和推動,如氣虛則推動作用減弱,生長發育遲緩,臟腑,經脈的功能減退,或者發生血行瘀阻,或發生水液停滯等各種病變。
人的體溫調節依靠氣的溫煦作用,如氣的溫煦作用不正常,可出現畏寒怕冷、四肢不溫等癥狀。氣能護衛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如果氣虛則外邪容易侵襲。氣的固攝作用,表現在血液、精液、尿液的控制。如氣虛而固攝作用減退,可導致出血、遺精、遺尿等。氣化作用的意義有二;一是精氣之間的相互轉化;二是臟腑的某種功能活動,如膀胱的氣化功能。
氣的升降出入,是氣運動的基本形式,而氣的升降出入,具體體現在各個臟腑的功能活動,以及臟腑之間的協調關系,如肺主呼吸,有宣有降,吐故納新;肺主呼氣,腎主納氣;心火下降,腎水升騰;以及脾升胃降等等。如氣的運行阻滯,或運行逆亂,或升降失調,出入不利,便要影響五臟六腑、上下內外的協調統一,而發生種種病變,諸如肝氣橫逆、胃氣上逆、脾氣下陷、肺失宣降、腎不納氣、心腎不交等等。
氣的病變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氣虛
病因:多是由于久病、年老體衰、飲食失調等因素所致。其病機主要為元氣不足,臟腑功能衰退所致。
表現:患者多表現為頭暈目眩、少氣懶言、倦怠乏力、自汗、舌淡、脈虛無力等。
治法:補氣
處方:四君子湯:四君子湯主要功效補氣健脾,用于脾胃氣虛、面色萎白、語聲低微、四肢無力、食少或便溏、舌質淡、脈細緩。方中以人參為君藥,甘溫大補元氣,健脾養胃。以白術為臣藥,苦溫健脾燥濕。佐以茯苓,甘淡滲濕健脾;茯苓和白術合用,健脾除濕之功更強,有助于運化。最后再以炙甘草甘溫調中。全方配合,共湊益氣健脾之功。
該方能使脾胃之氣健旺,運化恢復如常,資生氣血,故而為補氣的基本方。
2、氣陷
病因:是氣虛病變的一種,主要是因為氣虛,導致升舉無力所致。
表現:患者多表現為頭昏目花、少氣倦怠、腹部有墜脹感、脫肛、舌苔白舌質淡、脈弱。
治法:益氣升提
處方:補中益氣湯加減:主要功效是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發熱、自汗出、喜歡喝溫水,少氣懶言、體倦肢軟、面色晄白、大便稀溏、脈洪而虛,舌質淡,舌苔薄白。另外還用于氣虛下陷所致的脫肛、子宮下垂、久瀉、久痢、久瘧等以及清陽下陷諸證。
本方以黃芪益氣為君藥;人參、白術、炙甘草健脾益氣為臣藥,共收補中益氣之功效。配合陳皮理氣,當歸補血,兩者合用為佐藥。升麻、柴胡升舉下陷之清陽,為補氣方中的使藥。綜合全方的配伍大意,一是補氣健脾以治氣虛之本;一是升提下陷陽氣,以求濁降清升,于是脾胃調和,水谷精氣生化有源,脾胃氣虛諸證可以痊愈。中氣不虛,則升舉有力,凡下脫、下垂諸證可以自行復位。
3、氣滯
病因:主要是因為情志不舒、飲食失調或者感受外邪等引起人體某一部分或某一臟氣機阻滯,運行不暢。
表現:患者多表現為脅腹脹痛,攻竄不定、時輕時重,常隨精神情緒因素而增減,舌苔薄、脈弦。
治法:行氣
處方:金鈴子散加減:主要以行氣疏肝、活血止痛為主。方中用金鈴子疏肝氣、瀉肝火而為君藥。元胡行氣活血,為臣使藥。兩藥相配,氣行血暢,疼痛自止,為氣郁血滯而致諸痛的常用基本方。
4、氣逆
病因:多是由于氣機的升降失常,氣上逆不順。一般多指肺胃之氣上逆以及肝升太過所致的氣火上逆。
表現:患者多表現為肺氣上逆所致咳嗽喘息;胃氣上逆可見呃逆、噯氣、惡心嘔吐;肝氣升發太過,則見頭痛、眩暈、昏厥、嘔血等。
治法:降氣鎮逆
處方:蘇子降氣湯加減:本方主要以降氣平喘、去痰止咳為主。主要用于治療上實下虛所致的痰涎壅盛,喘咳短氣,胸膈滿悶,或腰痛腳軟,肢體倦怠;或者肢體浮腫,舌苔白滑或白膩等。
方中用蘇子降氣祛痰,止咳平喘為君藥。半夏、厚樸、前胡去痰止咳平喘為臣藥。君臣相配,共同治療上實之有余。肉桂溫腎驅寒,納氣平喘;當歸既養血補肝,同肉桂以溫補下虛,又能治咳逆上氣;略加生姜、蘇葉以散寒宣肺,共為佐藥。甘草、大棗和中調藥,是為使藥。諸藥合用,上下兼顧而以上為主,使氣降痰消而咳喘自平。
氣虛宜補氣,氣實宜理氣、行氣、降氣,這就是治療氣病的基本原則。
氣虛宜補氣,主要是補脾、肺、腎之氣。因為脾胃為元氣生化之源,肺為脾土之子,脾氣不足,最容易導致肺氣升降失常。腎為先天之本,貯藏精氣,有為氣化之司。
氣的實證,由氣郁、氣滯、氣逆所致,與肺胃肝的關系較為密切。分清與臟腑的關系進行治療,肺氣不宣的宜宣肺,胃氣上逆的宜降氣,肝氣郁結的宜疏理。
提問者你好,我覺得你已經講得很好了。你說的“精微之氣”,就是吸收的營養物質,轉化成人體的營養物質所產生的功能,產生功能的大小是由基因的能力決定的,注:基因功能就是中醫講的“腎氣”,腎氣好則身體強壯,腎氣不好就氣血不暢,代謝不好人就要生病。我贊同提問者的觀點,中醫藥才能算是科學!
中醫源于道,是一門宇宙生命自然科學。襄括了天地人萬物之道。中醫中的氣,指什么呢,從大的方面來講,可分體外之大氣,體內之血氣。本文指的是人體內之氣血。所以本文只講體內之氣。
體內有幾種氣呢,大致如下六氣
一是息氣。此為先天之氣。即氣從體外口鼻吸入肺泡。與肝血融合而入心室,經心室血泵作用而達周身內外。目前,此氣在傳統中醫治病中幾乎被忽略。只有在道家功法中作為吐納導引術發生作用。
二是營氣與衛氣。此氣與衛氣,為脾胃產生。脾為后天之母。食物水谷入脾后即生此二氣。營氣與血,榮五臟六腑四肢八胲。衛氣入皮,經絡而通達全身,以衛外邪侵入。
三是元氣與真氣,元氣由腎精所生。腎為先天之母。后天中脾克腎,先天中脾生腎。故而腎通營氣。營氣入脈周流全身而納于腎,營生精而精生氣,精氣即元氣。元氣入經而稱真氣。
五是臟氣。腑腑之氣是各自器官在各宮中運轉而成。源于心腎相交之道。猶如太陽月亮之軌。中醫之臟器,有陰有陽,有靜有動。而陰陽交合動靜相沖,氣即生焉。此氣者,猶如體外者大氣。體內稱宗氣(中氣),宇護三焦,五臟六腑。
內經云,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此氣通常以息氣(吸入之氣)而論。殊不知上之六氣實皆為血母。其中經氣者,乃為血頭,又曰血神。南懷瑾曰血頭者此焉!子午流注當令者此焉!若針刺刺中血頭者,其命瞬休焉!是故針刺學者,必遵忌時而莫強行,否則悔之晚也!
血者,陰也,氣者,陽也。氣血之道者,即陰陽之道焉!內經曰,善陰陽者,長生也。三楞曰,懂氣血者,亦長生也。
何也?五血六氣之道焉!
三楞道人2020.8.5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降氣生氣的中藥方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降氣生氣的中藥方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上一篇:心臟養肝中藥方,心臟養肝中藥方子
Copyright © 2005-2025 中草藥資訊網 www.idanceteam.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內容系互聯網收集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4、本站如遇以版權惡意詐騙,我們必奉陪到底,抵制惡意行為。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郵箱:478923*qq.com(*換成@)
滬ICP備2024051031號-100